产品展示

东莞酒店业“冰火两重天”

2025-09-28

“走出去”投资的海南三正月酒店,主楼宛如一轮海上明月,矗立在碧海蓝天之间。受访者供图

pc28走势咪牌

8月8日,曾经风光无限的东莞五星级酒店——中堂凯景酒店,它的首场法拍吸引2567人围观,不过惨遭流拍。上月,3亿元起拍的东莞观澜湖度假酒店也流拍了。

而在东莞莞城,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华侨大酒店工地机器轰鸣,正紧锣密鼓地改造为国际五星级酒店,誓言2025年底以崭新面貌归来。

东莞酒店业“冰火两重天”

东莞酒店业正上演一场冰与火的变奏曲。

酒店业的兴衰本质上是城市发展进程的镜像。东莞酒店的困境与突围,映射着城市转型升级的集体阵痛。老牌酒店的困境源于对传统路径的依赖,而新势力的生机则萌发于对城市脉动的敏锐把握。

●南方日报记者 朱晋

老牌酒店“黄昏”

流拍背后的结构性困境

近日,位于塘厦镇的观澜湖度假酒店拍卖显现出高端酒店资产的尴尬处境。这座2010年开业、坐拥190间客房的度假酒店,被大屏障国家森林公园和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环抱,风景秀丽,却仍难逃流拍命运。

更令人唏嘘的是中堂凯景酒店的“陨落”。这座被很多人看作是当地最豪华、甚至在东莞都名列翘楚的五星级酒店,投资5个亿建造,2009年开业。而2020年起,凯景酒店就撑不住开始裁员,此后关门歇业。目前酒店处于被抵押、查封的状态,昔日风光已然不再。

这些案例并非孤例。放眼全国,如今法拍房市场正陷入整体性低迷,大宗酒店资产拍卖更是惨淡,亿元级标的频频流拍。而在东莞,曾为夜经济地标的万江君爵酒店,作为最早的四星级酒店之一,有过辉煌的过去。历经沧桑,终究难抵岁月,在经历两次拍卖后,最终于今年4月出让。

业内观察人士表示,“东莞镇区老牌五星级酒店陷入困境,根源在于传统经营模式的全面滞后,导致近年来面临多重困境。”在消费升级浪潮中,单一住宿功能、缺乏特色体验的老旧酒店,犹如搁浅的巨轮,在时代变迁中逐渐失去生命力。

洗牌重获新生

在历史温度与现代活力间探索

与个别老牌酒店没落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东莞酒店业转型浪潮中,崭露的新气象、新风貌,证明这里依然是粤港澳大湾区商旅版图的重要坐标。

去年9月,华侨大酒店改造工程在万众瞩目中启动。这座承载着东莞人四十年情感记忆的建筑,将被打造为28层的国际五星级酒店。设计者巧妙保留原建筑外墙色调等历史元素,同时将客房改造为商务套房,构建“住宿+商务会议+餐饮宴会+文旅休闲”的复合生态。东莞市副市长叶葆华在开工仪式上强调,这是“东莞记忆”项目的新起点,要让“年轻人和老居民都热爱这座城市”。

今年7月,东莞中心城区首家万豪酒店开业迎宾。该酒店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,毗邻旗峰公园,是由以前经营多年的旗峰山酒店升级改造而来。“此次改造升级的难度与价值已远超新建项目,万豪品牌的入驻将进一步丰富本地及国际化高端住宿选择。”该酒店负责人表示。

近年来,许多跨国酒店集团也纷纷布局东莞尤其是中心城区,除了现有的洲际酒店、新开业的万豪酒店,还有已经官宣将入驻东莞CBD的安达仕酒店。随着国际知名酒店的入驻,将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的消费选择,也将助力东莞提升城市服务能级。

与此同时,本地酒店品牌也在发力。6月1日,“走出去”投资的海南三正月酒店正式开业,其酒店的主楼宛如一轮海上明月,矗立在碧海蓝天之间。作为东莞本土酒店业的佼佼者,三正半山酒店、嘉华、康帝等知名酒店品牌,凭借自身的累积经验、品牌效应,积极尝试“走出去”战略。老牌酒店正通过文化赋能、品牌焕新、成本重构等举措开辟新路径,在烟火气中重塑价值。

■记者观察

东莞酒店

蝶变路上再出发

自1983年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酒店东莞宾馆开业以来,目前东莞已拥有酒店3500多家,其中豪华酒店30多家,高档酒店近120家。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,东莞拥有超千万人口,是大湾区人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的重要交汇处,商务活动频繁,消费需求旺盛,这为高端酒店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。

今年7月,东莞市政府出台《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为酒店业转型再次赋能,指明方向。不仅如此,东莞同步推进“湾区周末IN东莞”品牌建设,并将酒店嵌入文旅消费链条。当酒店不再只是睡眠场所,而成为文化体验的入口,其价值便获得了重新定义。

事实上,在高端酒店与文旅融合之外,东莞酒店业的转型呈现更多元可能:比如银发经济新赛道:养老型酒店潜力巨大——医养融合模式下的适老化改造酒店,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。

又如潮玩基因的植入:作为“潮玩之都”,东莞支持企业开发赛事IP+潮玩联动产品。正在升级改造的华侨大酒店项目,已规划融合文创商店与潮玩主题空间。当酒店邂逅潮玩,碰撞出的将是年轻态的消费场景。

再如社区服务网络构建:新政鼓励“物业服务+生活服务”模式,发展15分钟便民生活圈。社区嵌入式酒店可整合托育、家政、养老等服务,变身“微型生活枢纽”。这种下沉式发展,为镇区酒店提供了轻资产转型路径。

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。酒店是城市记忆的载体,它们的命运折射着一座城市的转型阵痛与重生渴望。当老酒店在改造中保留历史肌理,新业态在政策松绑下自由生长,东莞的“待客之道”终将超越“床铺+早餐”的传统定义,成为城市生命力的生动诠释——在变与不变的平衡中,所有关于体面的栖息、美好的相聚、养老的期待,都将找到安放之所。